日期: 2016-07-12 浏览量:449 来源:阜蒙县统计局 责任编辑:阜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今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未得到明显缓解,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依然严峻。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稳增长的工作中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在合理区间内平稳发展,但从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看,我县上半年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大部分经济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完成全年计划十分艰巨。
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3.6亿元,同比增幅-7.6%,完成年计划的3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亿元,同比增幅-5.0%,完成年计划的24.9%;第二产业增加值9.3亿元,同比增幅-21.3%,完成年计划的38.3%;第三产业增加值26.6亿元,同比增幅-3.2%,完成年计划的44.3%,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33.0:17.4:49.6。
一、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农业生产略有下降
上半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484.2万亩,下降0.43%。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344万亩,增长0.16%;油料作物播种面积8.15万亩,下降4.33%。全县农业设施个数为13319个,同比下降2.52%,蔬菜产量为103617吨,同比降低7.43%。5月份降雨量为108.7毫米,比去年同期增加59.2毫米,但是6月份降雨量仅为56.0毫米,比去年同期减少62.1毫米,7月份降雨量达到了151.9毫米,比去年增加116.2毫米,农作物生长期持续高温,进入7月降雨量较大,土壤墒情不定,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了很大影响。
上半年,全县畜牧业生产情况降幅明显,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81.0万头、16.7万头、127.8万只和3230.3万只,同比分别下降12.5%、5.6%、3.4%和15.4%;出栏分别达到95.0万头、6.0万头、127.8万只和1785.8万只,同比下降15.9%、26.2%、3.2%、18.6%。
(二)工业经济总体下滑,生产性企业处境艰难
上半年,全县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实现89.6亿元,同比下降37.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21.2亿元,同比下降58.1%,完成年度计划的2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7亿元,同比增幅-27.0%,增幅排名位于全市两县七区第5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27亿元,同比下降57.9%。实现利润总额1.70亿元,同比减少0.55亿元。实现税金0.10亿元,同比减少0.23亿元。截止到6月末,全县8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35户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企业亏损面为43.2%。
近两年全县规上工业产值同比降幅较大,虽然大部分规上企业积极应对下行压力,但上半年规上工业产值仅占全口径工业总产值的23.7%,规上工业没有凸显出对全口径工业的拉动和支撑作用。
(三)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严峻
截止6月末,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完成19.8亿元,同比下降49.6%,完成年计划21.5%。总量位于全市两县七区第一位,增幅第六位。其中:乡镇完成8.9亿元,为全年任务的24.1%,同比下降48.9%;15个县直经济主管部门完成3.6亿元,为全年任务的14.9%,同比下降58.9%;四个产业基地完成3.8亿元,为全年任务的13.9%,同比下降66.5%;东梁温泉新城完成8991万元,为全年任务的22.5%,同比下降50.1%。从房地产业看,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0.35亿元,同比下降82.5%;商品房销售面积实现3.1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4.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9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2.0%;商品房销售额实现1.01亿元,同比下降49.7%。其中住宅销售额0.88亿元,同比下降45.1%。
目前看,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不容乐观,表现在新开工项目较少,拉动投资增长的大项目少,今年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新入库项目27个,比去年减少40个;总投资额16.6亿元,比去年减少50.9亿元。新项目中五千万元以上项目13个,总投资额14.0亿元,比去年减少6个,总投资额减少17.5亿元;亿元以上项目4个,总投资额8.1亿元,比去年减少4个,总投资额减少15.2亿元。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稳步增长,限上社零额大幅下降
上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2.4亿元,同比增长5.6%。27户限额以上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264.3万元,累计实现6252.5万元,同比下降32.9%。其中批发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8万元,累计1235.7万元,同比下降61%; 零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29.7万元,累计4999.2万元,同比下降18.4%;住宿餐饮业限上企业营业额为11.4万元,累计51.5万元,同比下降65.4%。
(五)服务业呈现负增长
上半年,全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6亿元,同比下降3.2%。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7亿元,下降0.8%;批发和零售业3.3亿元,下降2.6%;住宿和餐饮业6482万元,增长4.7%;金融业3.2亿元,增长9.7%;房地产业2.6亿元,增长2.5%;营利性服务业3.7亿元,增长8.1%;非营利性服务业8.7亿元,下降14.1%。
(六)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上半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3.2亿元,同比增幅-25.5%,完成年计划的50%。税收收入完成2.3亿元,同比增幅-26.8%,营业税完成8037万元,同比增幅-17.9%,增值税完成4261万元,同比增幅38.0%。
上半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实现144.9亿元,同比增长6.0%;各项贷款余额实现109.4亿元,同比增长4.8%。
(七)招商引资进展缓慢,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用电量下滑态势趋缓,旅游业发展迅速
1、招商引资进展缓慢。上半年,全县招商引资额16.9亿元,出口创汇1783万美元。
2、就业情况发展平稳。上半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97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0%,控制在计划4.3%以内。
3、用电量降幅有所收窄。上半年,全县全社会用电量完成4.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2%。全口径工业用电量2.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1%。
4.旅游人次、收入大幅增长。六月末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20亿,为年计划的44.4%,同比增长122.0%;旅游总人次280万,同比增长55.0%。
二、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抗灾害能力较弱,现代化水平较低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化程度较低,农业受自然条件、科技水平推广应用程度低等因素制约较大,种植结构调整难度较大,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二是养殖标准化程度低、养殖基地少,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低。
2、全县工业缺少支柱产业,传统工业后劲不足
一是工业生产持续低靡,规上企业不断减少。去年上半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为123户,而今年上半年仅剩81户。由于资金短缺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企业生产和发展都受到严重阻碍。二是特色产业生产后劲不足。截止6月末,在81户规上工业企业中仍有15户停产企业,4户半停产企业。停产企业行业多为采矿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业,这三种工业行业均为全县的特色产业,但由于经济下滑形势影响,都没有表现出后劲实力,相继停产。三是招商引资大企业少,且建设周期长、投产慢,不能及时有效带动工业经济的发展。
3、固定资产投资体积较小
一是库存项目少,投资额度小。二是项目申报手续不全或是不规范。三是完成任务进度不均衡。从上半年看,乡镇好于产业基地和县直单位。截止6月30日,仍有7个乡镇、3个县直单位、1个产业基地未办理新项目入库登记,投资额均为零。
4、消费需求疲软,消费缺乏热点
一是由于地理位置造成部分消费流失,很多方面的消费都流向市区,同理,乡村消费也向城区流动致使乡村消费的市场销售额减少。二是由于消费主力的农民遭受连续两年旱灾,购买力受到影响,居民收入不高,消费价格上涨过快,抑制消费需求。三是规模化、档次高的消费市场太少。四是网络购物快速发展,分流了购买力,传统零售业面临严重分流。网购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零售业的冲击越来越明显,而网购消费从县级层面还无法纳入统计。五是消费市场主体培育不健全。全县纳入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户数不多,结构不合理,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经营的业态、规模没发生实质性转变,仍然小而多,小而散。
5、服务业发展活力不足
一是旅游度假、温泉旅游、玛瑙产业、商业中心四大服务业集聚区产业规模不够大,旅游消费没有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二是服务业企业多,但是规模偏小、档次低,传统服务业仍占较大比重。
三、经济运行对策建议
----统筹推进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结合各乡镇优势,形成点、面、片的成规模农业产业基地,发挥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的根基优势,带动全县各乡镇农业发展。二是畜牧业品种引进和良种繁殖力度,不断扩大品种数量,使全县畜牧业住建向规范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三是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积极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使现代化农业成为重要的产业支撑。
----抓住发展机遇,提升集群主导地位。一是做好“为企业服务年”活动。加大对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定期分析研究,落实对重点骨干企业的帮扶服务工作措施,着力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好技改、扩建、生产、融资和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问题;支持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充分发挥五大产业集群产业优势,加快工业基地建设步伐,提高工业规模发展速度,注重实体工业经济的培育,积极开展工业招商,增加全县规上工业户数,扩大全县工业经济总量,使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实现总量和效益双增长。三是抓住国家振兴东北的各项政策机遇,做大做强知名企业,培育发展名牌产品。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一是突出招商引资重点,积极推进项目招商、园区招商和规划招商,招大引强。二是加强对签约企业的跟踪服务,狠抓项目开工落地,协调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三是调整投资结构,充分挖掘新经济的拓展空间和增长潜力。四是做好项目的储备工作。
----发挥资源特色,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一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落实关于加快服务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在政策上给予扶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服务业发展提档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建议加快发展仓储和邮政业,信息软件和技术服务业新兴产业,带动全县服务业快捷发展。二是壮大消费型服务业,积极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加快引导我县旅游业规模,做响品牌,重点对有一定基础的旅游点规范服务,突出我县地域性、代表性特色文娱活动,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打造休闲旅游精品景点。 三是规划品位高、业态新、规模大的项目,吸收多元化的地域特色文化。
实现我县今年经济发展目标,还需要结合我县实际,切实抓好我县重点产业的培育,力促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今年上半年三次产业的比重为33.0:17.4:49.6,2015年上半年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9.7:24.5:45.8。由此可以看出,我县第二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服务业发展潜力彰显,此时应利用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特色物产来带动服务业的发展,从而拉动其他产业的经济增长,这既是我县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也表明我县迎来了一个新的经济拓展领域。我县人口、资源、产业、人才、基础设施、区位等支撑能力很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结合“四个着力”和“五个发展”理念,推动新兴产业地位升级,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发挥创新对拉动经济发展的加倍效应。
尽管上半年我县GDP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7.6个百分点,但符合我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增速换挡的客观实际。在“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增多,需要把握好各方面的平衡。下半年的经济形势依旧不容乐观,但只要加强措施,改善方法,加强调度,保证我县经济总体上在合理区间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定会逐步回暖。
主办单位: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阜新县文化路东段11号 邮编:123100 Email:fmxzfbdib@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49号
辽ICP备2020013343号 网站标识码:2109210006
建议使用1440*768分辨率 IE9.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8811630 网站举报邮箱:fmxzfbd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