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前三季度农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日期: 2017-11-19 浏览量:167 文字大小:

 2017年,我县遭遇66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春旱,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播种,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部门齐心协力,科学应对,充分利用水利工程和机泵管带、水箱、运水车辆等抗旱设施,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全县2017年前三季度完成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82亿元,完成增加值25亿元,农村经济形势总体平稳。
 
一、 种植业经济情况概述
 
截至今年9月末,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约为492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0.01%,其中:播种粮食作物395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14.9%。粮食作物中播种玉米304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0.1%;谷子播种面积24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90.6%;高粱播种面积8万亩,比去年同期减少8.1%;大豆播种面积35万亩,比去年同期增长417.0%;其他粮食作物24.0万亩,比去年同期增长114.0%。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97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31.7%。油料作物面积为80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34.6%(其中花生种植面积达78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35.7%);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3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6.4%;瓜果播种面积1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31.3%;其他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31.9%。
 
今年,我县遭遇严重春旱,导致玉米、花生等主要作物较往年春播时间推迟近两个月时间。针对干旱对全县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有效的抗旱措施,引导农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调优品种构成,改种成熟期短的玉米品种、杂粮豆类、青贮玉米等晚熟作物。截至今年9月末,全县种植业总产值29亿元。据初步乡镇上报和调查测产,全县2017年粮食总产量预计可达20.7亿斤,比上年同期增加13.4%,其中玉米产量预计达到18.2亿斤,比上年同期增加6.6%;预计2017年前三季度经济作物总产量约为37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32.6%。其中,油料作物预计总产量约为9.6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51.3%(预计花生产量达9.5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48.5%);蔬菜及食用菌预计产量25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16.8%;瓜果预计产量2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48.7%;其他经济作物预计产量0.2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78.7%。
 
二、畜牧业生产情况
 
前三季度全县畜牧业生产稳中有升,产品产量供应充足,满足了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消费需求,畜牧业生产实现产值36亿元。据畜牧部门提供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县猪、牛、羊、禽出栏量分别达到171万头、9.2万头、200万只、1950万只,同比分别增长8.9%、20.8%、-5.5%、8.7%。从肉类产量来看,肉类总产量253822吨,同比增长12.2%,其中:猪肉产量153522吨,同比增长13%。
 
今年三季度,生猪价格在6.9-7元/斤左右,较去年同期9.6-10元/斤的价格大幅下跌,这意味着生猪养殖收益降低,市场不容乐观。同时,由于今年多地干旱,玉米作物受之影响较大,随之而来的就是饲料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养猪成本增加。因此,今年生猪养殖户的收益较低会严重影响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
 
三、林业及农业服务业生产情况
 
据林业部门统计,2017年上半年本地区完成造林面积5万亩。林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随着近几年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田粮食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水平也随之大大提高,农业服务业的整体水平总体抬升。春季和秋季是农林牧渔服务业生产的旺季,今年前三季度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达2亿元。
 
四、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遭遇严重干旱的情况下,虽然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但全县农业经济总体形势走低,说明农业生产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行业比较效益偏低,农民种植、养殖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农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定、农资价格居高不下,种粮、养殖“成本大、效益低”的现状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相对较低,农民认定务农不如打工。作物种植后,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打工,忽视了对田间、地头作物的管理。
 
2、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种植结构不够合理。一直以来,我县都在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但是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仍显不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维护不够,出现机械操作困难等现象,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低。农作物种植结构单一,而且有盲目跟风种植的现象,导致农产品在后续销售过程中出现价格下跌等问题。
 
3、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滞后,信息预警机制不完善。春季以来,气温偏高、风力偏大、降水偏少,严重的干旱不利于农业生产,而我县绝大部分农作物都是露天种植,加之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不好,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较弱。获取农业和气象信息的途径单一滞后,导致农民只能被动抗灾,防灾抗灾压力巨大。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滞后、信息预警机制不完善制约我县农业的快速高效发展。
 
4、农畜产品价格不稳定,市场机制不健全。由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各地经济普遍受到影响,农业本身抗风险能力低,造成农畜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定,大起大落。农户难于预测市场行情,种植养殖风险较大,影响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农业生产面临“雨养农业”的特定自然条件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等现实问题,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县农业生产,建议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 巩固基础建设,调优种植结构。首先,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确保机井和排灌站得到及时维护,加强排涝抗旱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粮食的可持续发展。其次,结合农产品市场需求和本地实际调优种植结构,打破种植结构单一、小规模经营模式。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权向种粮能手流转,发展规模种粮,鼓励种粮大户拓宽经营范围,提高种粮效益。
 
2. 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健全综合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一是重点加强推广农业和粮食优质高产优良品种,集成推广农业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引进和培养农业专业复合人才,发挥乡镇农技人员的作用,真正走到田间地头、走进养殖户,引导农民科学种田,指导养殖户科学管理,为农业生产增添后劲,确保农业生产良性循环;二是重点建立健全高效统一的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网络体系。加强农业信息收集整理和综合报送,引导农民主动作为,由被动抗灾变为主动抗灾,适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养殖。
 
3. 农业部门积极开展免费向全县农民提供按测土配方科学施肥的服务。每年定期到田地里取土检测,将土地肥力变化的第一手数据送到农民们手中,为全县农民科学种田,科学施肥,创造良好的条件。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