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7-06-28 浏览量:100 来源: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责任编辑:胡凯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阜蒙政办发〔2017〕85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中省直各单位: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6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
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我县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服务业发展短板,进一步推进我县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根据《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辽委发〔2016〕27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6〕63号)和《阜新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阜政发〔2017〕3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按照“四个着力”要求,有力、有度、有效落实好服务业供给侧重点任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开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改革驱动、市场驱动、开放驱动,加减乘除多措并举补齐服务业发展短板,实现服务业结构明显优化、竞争力明显增强,为我县经济全面转型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深化改革。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把深化改革作为发展服务业的根本动力,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
坚持结构调整。坚持需求端做加法、支撑端做乘法的原则,紧紧围绕工业优化升级,着力推进金融、现代物流、商贸流通、科技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扩大现代服务业增值空间;紧紧围绕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运用现代服务理念、经营模式和信息技术,推进商贸流通、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家庭服务、教育培训等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积极创造新型服务产品,形成新的朝阳产业。
坚持产业融合。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拓展服务业发展新领域,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相互支撑、联动发展;推进服务业内部行业之间相互渗透、融合发展,促进全县产业结构优化,构建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创新发展。着力鼓励创新创业,推动服务业领域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以创新引领和支撑服务业加快发展。培植创业文化,搭建创业平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壮大服务业市场主体。
坚持民生优先。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基础上,适应居民消费需求新变化,积极发展旅游、健康、文体、休闲、家政、养老等服务行业,使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相得益彰。
坚持扩大开放。推进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加快服务业利用外资步伐,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切实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比重、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县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传统服务业比较优势更加突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壮大,服务业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增强,要素配置效率明显提升,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增强,服务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生成,形成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业供给体系,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化。电子商务交易额100亿元以上,网络零售额超过20亿元,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以上。
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消费服务需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8.8亿元,年均增长9%。
(一)活跃创新金融业
一方面充分抓住阜蒙县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产业结构调整机遇,吸引国内外各种金融机构进入阜蒙县设立分支机构。逐步实现融资方式多元化,民间资金商品化,使金融业有效支持和推动阜蒙县的经济发展。一是合理规划和调整全县银行机构网点布局,积极引进域外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到2020年银行机构数量达到12 个。二是新建、引进融资租赁机构和小贷、担保公司,力争融资担保机构平均注册资本金达到 1亿元以上。加快发展金融市场,重点培植 5户企业作为上市后备资源。三是鼓励财务状况优良、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实现上市或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等债务融资工作。四是加快发展保险和再保险业,增设保险机构,规范和发展保险中介组织。积极引进各类保险公司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引进各类保险公司分支机构 3户以上。
另一方面要积极融入沈阳经济区,进一步拓展阜蒙县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加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建设,完善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综合利用信贷、债券、基金、保险、租赁、信托等多种金融产品和工具,构建更加专业化、多样化的融资模式。放宽行业准入。着力解决金融行业对民资贷款的约束,同时释放民间资本的活力,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金融领域的投资和运作。进一步鼓励社会法人资本、民间个人资本以市场化运作的方法投资和设立商业性担保公司、以及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鼓励企业组建担保公司,扩大担保公司数量,提供担保能力,健全担保体系;进一步发展协作银行,扩大担保范围。为各类金融机构搭建平台,积极推进普惠金融超市开展业务,帮助我县中小微企业解决获得各种金融机构贷款难题。积极发展小微金融,切实改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资环境,增强金融机构支小助微的服务理念,扩大业务范围,加大创新力度,增强服务功能。
(二)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
1.专业物流。利用阜蒙县处于辽西蒙东、东北与华北乃至欧亚新通道上的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密切结合阜蒙县四大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发展工业物流、涉农物流、商贸物流,构建以农产品物流为重点,以粮食、畜产品、铸造、煤铁等工农业产品聚集、加工和疏散为主导,以多元化的物流配送体系为辅助的物流产业体系。全面提升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组织化和国际化水平。
一是加快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构建三大物流通道。在巴新铁路建设的基础上,建设沈阳经阜新至北京、阜新至沈阳、阜新至锦州铁路专线;筹建阜新经营口至大连的铁路专线;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将阜新建设为亚欧新通道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提高物流能力。
二是推进物流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合作,依托农产品市场、玛瑙市场、建材市场等市场体系建设,加快配套市场需求的商贸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依托农产品龙头企业物流配送需求,促进涉农物流配套体系建设。
三是依托重点项目,强化物流聚集,建设多元物流节点。逐步壮大物流园区项目的带动作用。依托供销集团电商与物流项目,扩建升级阜新世通物流园区,一是新建1000家农村连锁超市货物仓储配送自用区。二是新建大型商业集中仓储批发区,通过招商吸纳整合外阜供应商入驻,开展线下仓储批发业务。三是新建辽西生鲜、日用百货、针织、建材综合批发市场。四是新建第三方物流中转分拨中心,通过与第三方物流合作,开展线上物流中转业务。五是新建电商孵化区,通过招商吸纳整合阜新域内中小电商入驻,打造成我县最大综合服务性电商园区。
2.商贸物流。提高商贸物流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降低流通成本。加快配送中心建设,发展共同配送,完善配送网络。发展壮大冷链物流,大力培育金利隆食品有限公司等专业冷链物流企业。
一是加快发展商贸物流园区。围绕工业产业集群、商贸集聚区、大型专业批发市场。集聚类型互补的物流企业,为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提供商品集散、物流配送、流通加工、检验检测、批发交易、电子商务、商品展示、信息和金融等综合服务,形成辐射辽西蒙东乃至环渤海区域的商贸物流分拨中心。
二是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企业。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应用物流新技术,推进传统物流企业整合物流资源,为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提供一体化、专业化、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三是加快建设配送中心。适应连锁商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需求,加快建设大型、区域性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网络,发展共同配送、统一配送,形成与商贸物流园区分拨衔接配套的物流节点网络体系。
四是加快建设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建立完善冷链物流设施,健全覆盖采集、产地处理、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冷链物流体系。加快推进冷链物流企业建设肉类、水产品、果蔬冷库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和全程监控、追溯与查验系统,以此保证质量、保证安全,保证市场秩序规范有序。
(三)转型升级商贸流通业
进一步扩大商贸流通业产业规模,提升整体业态水平,加快促进转型升级步伐,拓展城市商圈,增强区域商贸辐射功能,全面构建“规模化、现代化、多元化、信息化”的多功能、多层次的专业市场体系,形成“大市场、大流通”的转型升级新格局。
1.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企业上网,引导小微企业借助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在线采购、产品体验、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鼓励电子商务模式创新;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培育拓展大宗商品、特色产品、区域生活服务电商平台和跨境电商平台,拓展网上阜蒙县产品销售市场,重点打造“阜农网”、“惠民淘”等销售平台;组织有规模的批发、零售企业,加快建设“O2O”模式网上商城;开展省电子商务示范试点创建工作,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网络建设。
2.引导传统百货业、大卖场向智能化大型综合服务体转型。按照区域特色资源,科学规划,支持单体购物中心创新丰富消费体验,向综合型休闲购物中心转型发展,提供餐饮、娱乐、健身、休闲、文化等消费服务;推动零售企业改革创新经营方式,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引导企业由“经营场地”向经营“商品+服务”转变。
3.提升商品市场建设水平。防止过度追求规模,防止同质化竞争,引导传统交易市场与跨境电商、采购贸易、展览贸易等新业态融合发展,向现代化多功能市场转型,向“线上线下”两种交易模式并行转变,向专业化商场和品牌展示中心等新型业态转变,推进阜蒙县特色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以无第二批发环节为核心,建设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农产品交易中心和专业批发市场。重点规划建设营业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专业市场,着力改造提升煤炭、玛瑙、农副产品等特色专业市场,形成电子商务应用率高,物流配送网络健全、功能完善的新型商品市场体系。
4.推动商贸企业由单体经营向连锁经营发展。依托品牌龙头优势经营企业国贸大厦、京都购物广场等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特许加盟等方式发展连锁业态,实现跨区域经营。重点培育我县商贸流通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吸收、整合传统中小商贸流通主体,推动餐饮住宿、美容美发、家政服务、再生资源回收等企业连锁化经营,使连锁经营模式从零售领域向生活服务业、生产资料流通领域扩展,向社区延伸,推动连锁便利店标准化、多功能化建设。
5.打造培育“一刻钟便民圈”。在居民小区周边及人流聚集的车站等区域发展连锁便利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积极发展大众餐饮、家政、美容、美发、菜店等多种便民服务业态,加快便利店进社区、进村屯步伐。同时放大便利店快递、存取款、收发传真、复印、代收公用事业费、代售邮票、代订车票和飞机票、代冲洗照片等功能,努力为顾客提供多层次的服务。
6.提高餐饮住宿业供给能力。发展多样性的餐饮服务市场,弘扬辽菜文化,发展大众化餐饮,培育个性化特色餐饮;完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实现肉菜质量安全可控可溯;鼓励发展预订平台、中央厨房、配送服务、食品安全等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全面提高住宿服务业质量,引进国内外知名住宿服务品牌,重点发展经济型、大众化住宿业,规划建设高端星级宾馆,有序发展星级宾馆业,充分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住宿服务消费需求;培育、挖掘、树立一批老字号品牌,引导支持老字号向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7.提升商务服务业水平。重点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管理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和租赁等商务服务,形成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的商务服务体系,培育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真正为民、便民;推进商务服务业向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发展,着力提高本土商务服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会展规模和档次,为阜蒙县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展示平台、交流平台和贸易平台。
8.增加商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促进消费。积极扩大进口,满足差异化消费;培育新兴消费热点,扩大信息、智能、环保、健康类等重点商品销售;创新主题营销活动,发展创意营销、娱乐营销、体验营销等营销新模式;以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为契机,依托区域特色产品,重点打造一乡一品,拓展我县农村消费市场。
(四)培育壮大旅游业
加快全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延长旅游产业链,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不断扩展旅游产业内涵和外延。深入开展蒙古贞文化、宗教文化、红山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契丹文化等研究,充分挖掘我县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推进旅游业融合发展,建设“旅游+美丽乡村”“旅游+养生养老”“旅游+温泉养生”“旅游+研学”等新业态,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加快推进全县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加强全县旅游经营模式创新和推广,提高全县旅游企业组织化程度和产品集聚化水平。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天辽地宁蒙古贞”品牌。
1.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全县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坚持“突出县本级、统筹各乡镇”的发展思路,不断增强县本级旅游辐射能力;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链,完善旅游“六要素”,进一步延伸旅游产业链,优化和丰富旅游产品供给;进一步加快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逐步摆脱“门票经济”束缚,推动全县旅游业从传统观光型向深度体验型转变,实现旅游产业从分散式景区旅游向全域一体化方向发展。
2.提升旅游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景区文化内涵,丰富景区游览内容。全面启动传统景区提升改造,突出抓好基础设施改造和旅游产品创新。推进海棠山风景名胜区、瑞应寺风景区创建AAAAA级景区基础工作。围绕文化旅游产业继续加强重点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探索PPP模式投资、建设、运营旅游项目,营造良好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大力推进乡村旅游项目建设。
3.打通全县旅游大通道。以建设旅游大通道带动旅游产业升级和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一路六带”的发展格局。即旅游产业发展带、蒙古贞文化展示带、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接续产业带、产业融合经济带、宜居乡村建设示范带和精准扶贫攻坚带。
4.围绕全域旅游完善综合管理体制。深化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打造公平、公正的旅游市场环境。完善“1+3”旅游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模式,消除旅游市场执法分散、多头管理的体制弊端,进一步理顺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机制,促进旅游市场健康发展。
5.开展旅游宣传营销。建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融合的旅游目的地营销体系,加大“天辽地宁蒙古贞”旅游目的地品牌体系建设和宣传营销工作。设立县文化旅游品牌营销中心,整合资源、人才、平台、资金,实施“1+N”营销计划。创新举办“蒙古贞敖包文化旅游节”,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节庆品牌。
(五)做优做精文化体育产业
1.着力提升文化服务的内涵和品质,增强文化软实力。以打造中国玛瑙第一镇为目标,建设以十家子镇玛瑙产业基地为龙头,融玛瑙开发工艺流程观光、玛瑙文化展示、玛瑙艺术品鉴赏、玛瑙纪念品销售等旅游功能为一体的玛瑙文化旅游产业园区。重点打造以关山旗敖包为龙头,以大板镇敖包文化园等敖包文化群落为依托,融蒙古贞风情体验、民俗观光、乡村休闲度假等旅游功能为一体,蒙古族文化特色突出的敖包文化产业园区。着力提升文化服务的内涵和品质,增强文化软实力。壮大一批文化骨干企业,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品牌。鼓励社会资金投资演艺娱乐产业,推动演出单位与相关产业及大型企业集团的联合发展;大力发展多层次的文化娱乐消费市场;壮大新闻出版广电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节目、栏目,创新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品,全面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发展,推进电影院线和城镇数字影院建设,进一步做强做大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产业;推动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项目产业化运作。结合我县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发展基础,发挥相关产业优势,突显地方文化特色,大力发展以创意文化产业、篮球体育产业为主的多元化文化产业,打造辽宁省乃至全国知名文化产业品牌。培育壮大文化发展新业态,定期举办文艺演出,繁荣演出市场,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
2.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产业。推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促进体育市场繁荣有序,加速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体育服务体系。壮大体育服务中介业,完善健身教练、体育经纪人等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加强行业自律。积极培育和发展专业化的体育传播和体育赞助机构,大力开发赛事冠名权、门票销售权等各类无形资产。努力彰显我县篮球之乡特色,发挥业余篮球俱乐部作用,促进知名企业与篮球的互利融合,办好全国高等篮球学院。建设功能齐全,设备一流的综合场馆,以满足承办各种规模综合性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需要,承办国内国际重要赛事。针对运动创伤后的治疗,积极打造我县特色体育服务产业,依托蒙医药医疗作用做好运动康复项目。进一步发挥体育产业对消费的综合拉动效应,打造温泉城游泳健身项目。依托我县篮球文化传统和人才优势,将阜蒙县打造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甚至世界知名度的篮球体育产业特色民族自治县。
(六)积极推动健康养老服务业
1.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开展便捷服务和定制服务。建设居家服务网络平台,为有一定行动能力的居家老年人提供规范化、个性化服务。
2.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推动养老服务从基本生活照顾向精神慰藉、心理支持、营养配餐、康复护理等领域延伸。
3.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完善扶持政策,吸引民间资本、鼓励境外资本投资,鼓励个人举办家庭化、小型化的养老机构,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县乡两级统筹规划发展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及社区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的功能衔接。办好政府兜底的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重点为“三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和抚养能力)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重度残疾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
(七)丰富发展家庭服务业
1.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促进居民和家庭服务资源联网,完善信息服务平台,疏通供需对接渠道。培育家庭服务信息与社区综合服务信息网络,整合各方信息平台资源,不断提高社区信息化、智慧化水平。推动社区服务网点建设,发展月子中心等产后护理机构,提高城乡居民生活便利化。
2.大力推进家庭服务业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开展技能培训,支持居民和家庭服务企业规模化、质量化、标准化发展。
(八)支持发展教育培训产业
1.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服务。加快成立新型社区活动教育中心,建立职业院校服务社区机制,创新社区活动内容,丰富社区业余文化娱乐活动。开展对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职业农民的职业培训,不断提高成人教育培训水平。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阜蒙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辽宁省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鼓励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由政府出台支持校企合作的有关政策。组建阜蒙县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农村电子商务职教集团。在阜蒙县职教中心建成四个生产型实训基地。根据自治县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教育培训,鼓励县职业中专专业化办学,积极打造以服务“三农”为主的品牌学校,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一流的专业人才。发挥阜蒙县职教中心的培训职能,整合各行业培训集中到职教中心来开展,每年争取培训各类人员达到4000人以上。
3.根据实际需要,继续在县职业教育中心增设流动编制,使之逐步达到总编制的25%,补充我县职业教育缺乏实践经验丰富、技能型专业课教师的短板,破解制约我县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县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要加强服务业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服务业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不断完善推动服务业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加快发展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调度、通报、考核,协调推动相关部门促进服务业重点行业加快发展。各县区、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抓好本地区、本行业的组织管理和落实实施等工作。
(二)明确责任分工,做好分析评估。各县区、有关部门要对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进行分解,明确牵头单位和工作责任,抓好落实。要适时开展阶段评估,全面分析评估本意见实施效果及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准确判断服务业发展走势。
(三)加强监测统计,提高数据准确性。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健全服务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网络,建立部门联动、基层核实的服务业基本单位名录库季度更新维护机制,进一步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统计,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四)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做好示范推广。各乡镇、有关部门要结合工作开展情况,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经验做法,加强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社会预期。要充分调动各方面支持服务业发展、参与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凝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正能量。
主办单位: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阜新县文化路东段11号 邮编:123100 Email:fmxzfbdib@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49号
辽ICP备2020013343号 网站标识码:2109210006
建议使用1440*768分辨率 IE9.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8811630 网站举报邮箱:fmxzfbd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