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自己 照亮别人——记市劳动模范、县第二高级中学教师赵哲
二十八年的教育生涯,她始终如一,默默地耕耘着,无私地奉献着,孜孜地追求着,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中对学生倾注了无私的关爱,时刻用高尚的师德、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品格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用科学的方法教育着每个学生。她就是县第二高级中学高级教师、省历史名师工作室和阜新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主持人赵哲。
赵哲认为自己是一位快乐幸福的老师,当然她对幸福的理解不是金钱、不是地位,而是学生对她的爱。她一直用蹲下来和欣赏的眼光平视学生,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这份赏识和尊重如同一把金钥匙,破译了那些青春叛逆期学生心锁的密码,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与老师相处的安全与友善,快乐和自由。她的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说,老师的影响绝不是那短短的三年,而是一生一世。
她常说,因为工作而去爱是一种奉献,而当我们因为爱而工作时,就会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尽情享受工作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她的工作量一直很大,做为班主任的同时,每周上25节课,那时母亲患脑血栓、父亲得了肝癌、婆婆胳膊骨折,女儿胳膊骨折。那时的她每天忙得焦头烂额,但无论如何疲惫,她从来也没有把任何不愉快写在脸上带到班级。每当她走进班级、走近学生就会把所有的烦恼忘掉,就会充满激情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她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是一个快乐的人,也是一个快乐的老师。我珍惜生活中拥有的一切,我愿意把快乐的人生态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一起分享。
赵哲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善于通过各种活动为学生创造自我成长的机会,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发展,从孩子的视角去发现他们的与众不同,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特质得到发展。她让擅长绘画的孩子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学校,专门在班内举办画展,并让他们参加板报小组,发挥特长;让体育成绩突出的孩子成立体育小组,带动全班同学参与体育锻炼;让爱读书的孩子专门管理班里的图书角,并定期为同学推荐好的书目……她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为每个孩子的需要搭设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显露身手,展示才华,增加自信。让同学们从活动中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为他人服务的快乐。
1994年以来,她积极参加教学科研活动,共参加了“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与实验”“历史学科创新教学能力的培养”“目标教学实验的理论与研究”“历史学科创新教育教学实验”“研究性学习”等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的实验研究,均获得优秀科研成果奖。2013到2015年主持的“十二五”市级科研课题“阜新市名师成长历程的调查研究”获得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12到2015年主持的“十二五”省级科研课题“青春期学生异性交往问题的研究”获得辽宁省科研规划办的优秀成果三等奖。她所撰写的论文有六十余篇,多次获得省市级优秀论文奖,并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作为辽宁省历史名师工作室和阜新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主持人,2012年以来,赵哲带领自己的名师团队、劳模团队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不仅在教育教学方面发挥作用,还在师德师风方面率先垂范。她的人格魅力和敬业与乐业精神鼓舞和激励着工作室的每一位年轻教师,带动他们迅速成长。她们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科研课改、培养年轻教师、送教送培等活动,她带领的工作室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除在县域以内,还到彰武县、新宾县等地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同时邀请省级专家指导工作,到省重点学校交流学习,真正发挥了名师和劳模的引领、辐射、模范带头作用。
有人说赵哲是“工作狂”,也有人说她是“铁人”,像机器一样不知疲倦地运转。二十多年的教育工作中,寒来暑往,她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周末,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成为一名深受学生爱戴、家长信任、领导放心、社会认可的教学名师。她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辽宁省“特级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