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阜新蒙古族自治县2019年产业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日期: 2019-06-10 浏览量:146 文字大小: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

为加快推进产业脱贫步伐,力争做到2019年全县计划减贫的11256人产业发展全覆盖,现将《阜蒙县2019年产业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做好落实。

 

附件:阜蒙县2019年产业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

 

附件: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2019年产业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精准脱贫的指示精神,高质量打好产业脱贫攻坚战,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依据《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十三五”产业精准脱贫发展规划》明确的任务目标,在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工作基础上,结合全县产业扶贫工作实际,制定阜新蒙古族自治县2019年产业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产业助推精准脱贫,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深入开展“重强抓”专项整治行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乡村振兴筑牢产业基础。

二、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全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相结合,着重发展以优势特色种植、养殖业为主导,加工、旅游、电商、光伏等业态并举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注重发挥各类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实现全县2019年计划脱贫人数11256产业发展全覆盖。

三、工作措施

(一)实施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将特色农业项目优先列入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根据资源禀赋,重点围绕对贫困户增收带贫作用明显的肉牛、肉羊、肉驴、禽类、薯类、杂粮杂豆、饲草料、林果、蔬菜、山药等特色优势产业,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动、服务、受益全覆盖。

(二)实施带动扶贫。充分发挥地处农牧交错区的地域优势,发展草食性畜牧业,大力发展以养定种、农牧复合生产模式,加快贫困地区牛羊驴等特色养殖产业发展,推广依托大型畜牧企业建设扶贫养殖场扶贫模式,充分发挥大型畜牧企业的带动作用。

(三)实施抓工业理念抓扶贫产业。大力发展“飞地经济”,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以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为核心,推动农业“种养加运销”全链条发展,促进三次产业融合,抓好三次产业融合先导区建设。

(四)实施流通帮贫。完善农产品流通信息、加工信息、技术信息等网络建设,助推产业发展,让贫困户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完善贫困地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充分利用电商、展销会、直销店等多种营销平台,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推广以购代捐的扶贫模式,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定向直供直销学校、医院、机关食堂和交易市场活动。

(五)实施合作带贫。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使其成为引领贫困户脱贫的“助力器”。采取土地流转、订单保底、股份合作、生产托管、吸纳就业等利益联结模式,实现贫困户与现代农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通过优先聘用、特设岗位、公益岗位等形式广泛吸纳有劳动能力、半劳动能力和弱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形成带贫减贫长效机制。

(六)实施科技扶贫。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产业扶贫支撑作用。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力度,针对贫困户产业发展需求,定向进行科技培训。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人员作用,借助与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辽宁职业技术学院已建立的“科技共建”平台,为带动贫困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单位之间搭建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联结机制,促进脱贫产业上规模上档次。

(七)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到户帮扶干部承担产业发展指导职责,帮助贫苦户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积极推动贫困地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支持贫困地区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提升,通过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入股或参股、量化资产收益等渠道,规范和推行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确保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

(八)实施金融援贫和保险助贫。积极发挥“政银保”合作涉农贷款和互助资金滚动扶贫的作用,逐渐扩大金融对产业精准脱贫的扶持,为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和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提供发展启动资金和风险保障。鼓励金融部门创新市场产品,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利用和发挥好农业保险的作用,为贫困户生产经营兜底,为精准扶贫搭建起一道保险屏障。

四、重点项目实施计划

充分提高和利用原有项目的优势,比如劳务输出、光伏产业等。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政策的扶持帮助,大胆创新,深挖潜力,培养阜蒙县的特色脱贫产业。

(一)继续依托现代农业发展实现脱贫。特色种植业,包括优质杂粮、高效花生、南韩椒、中草药等种植,集中分布在于寺镇、王府镇、大板镇等23个重点乡镇。特色林果业,包括暖棚油桃、冷棚西瓜、裸地葡萄等,集中分布在国华乡、沙拉镇、卧凤沟乡等基础较好乡镇。

(二)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脱贫。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2000家,家庭农场超过300家,种养大户超过200个,农产品加工重点企业68家,规模以上企业26家。通过订单农业、土地流转、劳动力就业、股份分红等方式,不断的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在扶贫领域中发挥极其重要作用。

(三)依托种养结合项目实现脱贫。种养结合是三年内整体脱贫项目,通过国家补贴鼓励脱贫户养殖(驴、牛、羊等)结合种植(甜高粱、紫花苜蓿)的项目。项目实施集中分布在大巴镇、阜新镇、平安地镇等重点乡镇。

(四)依托养殖项目实现脱贫。养殖项目包括牛、马、驴、羊、猪、鸡、蜂等,我县是畜牧大县,养殖业具有坚实基础,在产业化脱贫中发挥了重要地位。集中分布在福兴地镇、八家子镇、大巴镇等30个乡镇。

(五)依托外出和本地劳务收入实现脱贫。我县始终把劳动就业脱贫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通过社会公益岗就业和帮扶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等途径增加收入。

(六)发展扶贫车间增加脱贫渠道。全县现有50个运行项目,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效益性,平均每人每月收入1500元以上。保证到2019年末数量突破112个,即每个贫困村有一个以上的扶贫车间,此项工作已经列入我县绩效考核范围。

(七)发挥龙头企业、重点企业的带动作用。全县省市级龙头企业49家,农产品加工重点企业68家,在几年的产业扶贫当中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直接受益的贫困户达到2000户,平均每人每年增加收入2000元以上。

(八)发挥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等作用。挖掘和培养扶贫产业,争取在就业、增收等方面有所突破。

(九)搞好农商对接。计划在378个行政村每村建设一处电商平台,以贫困户为主,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加强农产品和信息的流通。目前,已经建设115,争取在2019年末达到378个。同时,积极搞好农产品对接会,提高农产品发展水平,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达到增产增效的良好效果。

五、保障措施

(一)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各乡(镇)村都要找准当地产业发展优势,结合“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科学制定产业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并按照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目标组织实施。

(二)落实产业发展政策。产业脱贫牵头部门要建立与脱贫产业发展相关部门协作机制,整合扶贫、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供销社等部门政策、项目和资金,加大对脱贫产业的扶持力度,确保产业健康良性发展,让更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加强资金监管,既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又保证政策、项目和资金的安全运行。

(三)做到工作精准。发展产业要坚持因地制宜,带动贫困户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确保贫困户增收脱贫。要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明确发展产业,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安排扶贫资金,做到底数精准、措施精准、测算精准和脱贫精准。

(四)强化舆论宣传。要及时总结,挖掘脱贫和助贫先进典型,大力推广产业扶贫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或网络、微信等新媒体进行跟踪宣传报道,营造产业脱贫氛围。

(五)加强督导考核。要建立强有力的督导考核机制,扶贫及涉及产业脱贫部门联合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督导检查,年终进行考核评价,以督促乡(镇)村全面做好产业脱贫工作。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