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蒙县铸造产业与农产品深加工和循环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日期: 2020-07-27 浏览量:204 来源:阜新市铸造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 责任编辑:胡凯 文字大小:

    一、产业发展现状

铸造产业发展现状

阜新市铸造产业集群成立于2009年,2012年更名为阜新市铸造产业基地,被确定为全市“十大重点产业集群”之一,享受市级产业基地相关优惠政策,并列入省级园区管理。集群起步区规划面积为6.67平方公里,划分为铸造生铁冶炼区、铸钢铸铁加工区、精密铸件加工区、机械加工区、有色金属加工区、物流仓储区6个产业功能区。集群采用节能型、低成本、短流程生产工艺,打造“铁矿石-铁精粉-铁水-铸造-加工-整机生产”产业链条,力昌公司被中铸协命名为“全国优质铸造生铁基地试点企业”。基地被中国铸造协会命名为“全国铸造短流程工艺示范基地”。

农产品产业发展现状

基地发展到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5亿元,修建道路15公里,建水厂一座,修建给水管网13.5公里,燃气管道5公里,排水管网15.5公里,铺设供热(供气)管网32公里,有供电、通讯、宽带、有线电视、亮化等配套设施,主干线实现了“七通一平”。规划工业用地7000亩,已使用2500亩,基本农田占2800亩。目前没有可直接利用的工业用地,都是现用现征。

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基地现有企业36家(规上企业4家)。其中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企业14家,包括省级龙头企业6家。有国家驰名商标企业2家,即:辽宁三沟酒业有限责任公司;阜新伊利乳品有限责任公司。省级名牌产品企业5家,即:阜新维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阜新市康龙食品有限公司;辽宁鑫龙晨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阜蒙县金利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阜新蒙古贞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二、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铸造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园区起步时间较短,铸造产业基础薄弱,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园区制造业企业多数规模较小、产品处于行业上游、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率低,造成市场竞争力小,再有近几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生产原材料价格波动、产品价格走低影响,造成生产成本加大、收益降低,在智能技术应用方面自主资金投入无力,导致企业发展缓慢。

农产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飞行基地限高问题需报国家军事部门审批,审批难度大、时间长,制约项目落地。

2.绿色食品产业精深加工水平低,精深加工规模企业少,引入企业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不大。

三、产业发展趋势

铸造产业发展趋势

    形成同现有产品结构和产能的优势互补、工艺流程相互衔接的生产模式。利用先进的数控加工设备,配合大数据、智能制造软件系统,实现产品的粗精加工信息化管理,实现智能工厂目标,同时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同时推动区域内制造企业的相互合作,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助力“数字辽宁,智造强省”。

农产品产业发展趋势

以省级科技农业园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发展和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为契机,坚持“抓大不放小,精初相结合”原则,加快农产品初加工在优势产区分步,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向园区集聚。将农产品加工业打造成为推动阜新转型升级的核心产业,成为辽西蒙东乃至东北地区农产品加工业核心区及全国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

四、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强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突破辽西北战略,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阜新地区资源、区位和产业基地优势,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为着力点,向高质量发展迈铸造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产业打造成为阜新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产业

发展战略

园区以“强基补链”为工作重点,围绕产业自动化、智能化、新技术应用为工作方向,以龙头企业力达智能铸造、机械加工为引领,项目招引以智能化、自动化、市场前景较好的项目为目标,以老企业技术改造为抓手,全力帮扶、推动园区制造业企业克服困难加大投入,逐步加强自动化、智能化、新技术的应用,同时推动区域内制造企业的相互合作,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

鼓励和引导企业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强化品牌意识,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项目为抓手,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引进和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组织。

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末,铸造产业园区工业企业计划实现产值73亿元,税收2亿元。

“十四五”末期,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区力争引进项目20个、规上企业达到10户,如全部建成达产达效,预计可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利润7亿元,税金3.5亿元,直接安置就业0.7万人。通过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可带动全市集约80万亩土地的种养殖业向企业需求的原材料方向发展、集聚,形成供、销、加工的有机产业链条,可使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

主要任务

积极推动园区各项目进程,如期投产达效,实现提质增效。发挥力达铸造带头作用,加强推进园区内其他铸造企业与相关产业间的联合、配套,以实现完整的产业链条,提升园区铸造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有效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

推动全市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培育形成以生猪、肉牛、肉羊、肉驴、禽类、花生、大豆、饲料玉米、杂粮、蔬菜、中草药等为主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使农产品深加工产值占全市农业生产总值比重大幅度提高。

五、相关建议

(一)铸造产业方面建议

1.创新财税分配体制。为加快推进园区改革,建议实行“划分收支、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管理办法,园区企业所缴纳的税收本级留成部分按一定比例返还给园区,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县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正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关于薪酬制度、人才引入机制、公司运行机制、考核机制等重点工作,需要市级层面制定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方案,我县将积极组织实施。
   2.为促进产业基地各产业板块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今年铸造产业基地急需推进几项重点基础设施工程,由于我县财力有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需要帮助争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二)农产品产业方面建议

1.做好项目建设工作。强化“产业为先、项目为王”的理念,以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基地为载体,围绕我县优势产业,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实施高强度精准招商,积极引进产业关联度强、科技含量高的优质项目,依托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建立农产品原料、加工、销售、物流基地,拓展服务范围,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以正大集团百万头生猪、伊利乳业、三沟酒业、十万头肉牛全产业链项目、蒙药园目为重点,大力促进域内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2.加强各项政策保障。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策支持和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政策。鼓励农产品加工产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民参与到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区的相关建设工作之中。

3.搞好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打破区域和产业界限,围绕花生、杂粮、畜牧、果蔬饮料、粮油等优势资源,建立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的产业带,推进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原料供应基地的一体化建设。抓好深加工园区建设,依托现有园区,集中规划建设“园中园”,主要吸纳入驻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集聚集约发展,提高规模效应。

4.发展龙头企业,实现成链发展。现有食品加工企业分布散、规模小、竞争力弱,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加工转化,还没有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和拉动能力。要进一步提升骨干加工企业的牵动能力,不断发展壮大加工企业群体,拉长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扩大农产品生产加工规模,提高产业层次。注重培育正大、伊利、维远等一批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形成具有实力的集种养、收储、加工、销售一体的加工产业集团,构建以规模企业为支撑的产业优势。坚持大招商、招大商,把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项目列入对外招商内容,有选择地引进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大企业大集团,扩大引资规模,通过引进企业注入资本、技术、人才等发展要素,推动特色农产品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加工产品的规模化、多元化、系列化,改造提升我县现有食品加工企业。

   

阜新市铸造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

2020年7月27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