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1-12-23 浏览量:244 来源:阜蒙县林业和草原局 责任编辑:胡凯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目 录
前 言………………………………………………………………………………………3
第一章 “十三五”林草业发展简要回顾……………………………………………5
第一节林草生态建设有力推进………………………………………………………………5
第二节林草产业发展速度加快………………………………………………………………5
第三节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加强……………………………………………………6
第四节林草业科技发展水平提高…………………………………………………………6
第五节国有林场改革全力推进………………………………………………………………7
第二章 “十四五”林草规划……………………………………………………………8
第一节指导思想…………………………………………………………………………………8
第二节基本原则………………………………………………………………………8
第三节规划目标 ……………………………………………………………………9
第三章 保障措施…………………………………………………………………………14
第一节组织保障……………………………………………………………………13
第二节资金保障……………………………………………………………………14
第三节队伍保障……………………………………………………………………15
第四节宣传保障 ……………………………………………………………………15
第五节科技保障……………………………………………………………………16
第六节实施保障……………………………………………………………………16
第七节监督保障……………………………………………………………………16
前 言
阜蒙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东邻彰武,西接北票,南与黑山、北镇、义县毗邻,北靠内蒙古库仑、奈曼旗。地处华北、内蒙及长白植物区系的交汇处,是辽西北的阻沙屏障,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十三五”期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林草业改革发展,先后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为新时代林草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的林草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9年县林草局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称号。
《阜蒙县林业草原“十四五”规划》涉及林业和草原两方面内容,规划范围为阜蒙县所辖行政乡镇范围,规划期限为 2021-2025 年,规划基准年为 2020 年。
《阜蒙县林业草原“十四五”规划》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作为初心使命。规划旨在指导阜蒙县林业和草原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立县”理念,重点突出林草业保护与发展,统筹林草业一体化,实现绿色发展、绿色融合和绿色共享,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阜蒙县林业草原“十四五”规划》作为阜蒙县林业和草原行业今后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指导全县林草业资源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和“提能增效优环境、跃级晋位当排头”的发展理念,筑牢阜蒙县生态安全屏障具有战略意义。
第一章 “十三五”林草业发展简要回顾
“十三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林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7.93%,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61%。有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实现持续“双增长”。2019年被评为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
第一节 林草生态建设有力推进
依托林草工程,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全县完成人工造林24.39万亩,完成退化林分修复5.7万亩,完成抚育面积12.6万亩。完成天然草原补植18万亩,清种草3.3万亩,林下种草1.25万亩,毒害草防治6.26万亩,草原鼠虫害防治共计300余万亩,发展种草养畜户3100余户。新增苗圃地面积6153亩,年产优质种苗超过3000万株。新建林木良种基地项目3个,新建油松林木采种基地项目1个。全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第二节 林草产业发展速度加快
积极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全县林业合作组织超过150个,从事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产业的林农达到2万余户。以山杏、扁杏、大枣、榛子为主的干果经济林达18万亩,年产量近2万吨。积极推广林下种植金银花、芍药等花草型中草药及紫花苜蓿等高品质畜牧饲草料。
第三节 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加强
进一步加大林草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查处涉林案件超过500件。林业有害生物累计治理面积35.4万亩,监测覆盖率达到99%以上。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1‰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100%,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组建一支省级专业扑火队,2016年6月被辽宁省林业厅定为“辽宁森防第十一应急机动队”。建立阜蒙县森林草原防灭火预警监测指挥中心,在12个森林草原防火重点乡镇及景区建设18个森林草原防火监控点位,防灭火监视范围覆盖全县重点林区面积45%以上,是全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森林草原防灭火预警监测指挥中心。设立生态公益林效益定点监测小班50个、监测点165个,聘用公益林管护人员583人,加强对全县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
第四节 林草业科技发展水平提高
与沈阳农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辽宁省杨树研究所等教学科研单位联合,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为全县林草业提供科学技术指导。加强技术推广与转化,完成林业站标准化建设5个,完成基层林业站职工岗位培训500人次。承担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3个,建立科技推广示范基地6000亩。建立1处杨树优质品种选育基地60亩,培训基层人员和林农2000人次。
第五节 国有林场改革全力推进
将全县8家国有林场全部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同时将8家国有林场共380个编制核定为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其余编制为财政补助编制。从2021年起对核定为全额事业编制的人员经费及没有纳入全额事业编制的国有林场在职职工,在保证国有林场现有在职职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身份不变的前提下,由县级财政部门将“五险两金”费用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同时,通过让各林场承担县城内造林绿化工程、特色绿化苗木培育、林草业特色产业开发、成立森林康养中心、森林体验示范、林草业科普教育、特色森林旅游、景区旅游、政府购买森林管护服务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国有林场经济收入,以保障未纳入全额事业编制职工的人员经费及时足额发放。
第二章 “十四五”林草规划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思想,大力弘扬和传承“三沟精神”,以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阜蒙县为总体目标,以增绿增质增效为基本要求,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保育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大力开展植树种草、加强林草资源保护为基本手段,深化改革创新,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县域绿化,增进绿色惠民,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全面建设美丽阜蒙县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兼顾,保护优先。妥善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聚焦重点区域保护。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依托林草重点工程,加快森林资源培育,科学开展森林经营。
——坚持科学治理,综合施策。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配置保护和修复、自然和人工、生物和工程等措施。科学实施造林技术,加强新植林管护力度,全面提升造林成果质量。
——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机制。坚持依法治理,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推进形成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林草发展长效机制。促进生态建设和产业体系相衔接,完善林业产业链条,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林业产业运行质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第三节 规划目标
到“十四五”结束,森林覆盖率保持相对稳定,较“十三五”末增加3.5个百分点;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到61%以上。
一、林草生态修复工作:大力推进林草生态修复工程,计划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退化林分修复5万亩,退化草原修复15万亩。进一步推广林下中药材、林下食用菌、林下畜禽产品等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业,加快发展林下经济,拓宽林业产业。积极引进发展干鲜果品深加工等林产品深加工项目,拉长林业产业链,培育龙头企业,树立阜蒙县品牌。重点围绕亮化美化农村人居环境,以打造宜居森林乡村的宗旨,全面深化村屯绿化工作,对村庄四旁、主路两侧、文化广场和居家庭院做好绿化美化,对古井、古树做好保护和修复。加大沙化土地治理力度,大力推进科尔沁南部防沙带工程、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辽西北造林工程的建设进度,综合修复生态环境,建设和谐美丽家园。
二、林草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实行征占用林地定额制度,加强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落实“十四五”森林采伐限额,严格限额监督检查,依法打击非法采伐和相关贸易,计划采伐限额106.5万立方米,包括商品林主伐和公益林更新、抚育及低产低效林改造等。依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数据库,科学进行森林分类经营和可持续经营,加快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灾减灾、灾害应急处理四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全县林业有害生物科学防治、管理水平和社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健全与全国联网的森防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防、治结合的监测、预防和处置支撑体系。全县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无公害防治率90%以上,每年发布预报12期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98%以上。草原有害生物计划防治100万亩。进一步加强对自然保护地的建设,使保护地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地保护,使生态系统得以完善。
三、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进一步加大防灭火物资储备的投入力度,及时储备常规装备、防护装备和大型防扑火机械等装备物资,保障前线扑火任务需要。继续强化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扩充救援力量,配齐配强防火装备。力争将森林消防机动大队人员工资、保险等费用纳入县财政预算内。继续完善森林草原防灭火预警监测指挥中心,在原18个森林草原防火监控点位基础上增加点位,使全县重点林区防灭火监视覆盖面积达到80%以上,完善地、中、空指挥及移动指挥技术体系建立,实现火场指挥全方位、无死角。
四、林木种苗及工作站建设工作:继续加强林木良种基地培育工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树立品牌为重点,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突出重点,改善和提高苗木质量和效益,以8家国有林场苗圃为主,建立良种培育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提高国有林场苗圃的苗木生产和档案管理,逐步实现国有苗圃的苗木生产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增苗圃地面积5000亩,预计产苗量增加2000万株。同时,建设2个林木良种种苗生产基地。继续加强乡镇林业服务中心建设,计划完成标准化乡镇林业服务中心5个,完成基层林业服务中心人员岗位培训500人次。计划申请承担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5个,建立科技推广示范基地1万亩。继续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林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推广项目。继续加强对全县林农的指导和培训,预计培训1000人次。加快辽宁省草品种试验站建设,选育优良乡土草种,推动草原生态修复健康稳定发展。
五、国有林场建设和管理工作:以保护优先,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生态建设中的骨干示范带动作用。抓好国有林场育苗、造林、森林抚育、林地管护、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灭火等林业生产工作。优化林地结构,不断提高林分质量,科学进行有害生物防治,加大森林防灭火工作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人才和资源优势,以林业基础产业为起点,拓宽林业产业结构,积极推广造型松、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等新兴林业产业。同时,利用林场资源建设以林业科普为主的观光旅游教育科研基地。
六、林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工作:积极探索新思路,有效整合现有的执法力量和职能,组建林草综合执法队伍,严厉打击涉林涉草违法行为。建立健全林业和草原行政执法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互联互通,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建立健全案件移送制度,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对接。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提升林草行政执法队伍能力和水平,促进执法公正,更好的履行林业草原资源保护职责。依托“法律七进”“12.4”宪法宣传周等载体、形式,广泛开展以宪法、民法典、林业与草原领域专业法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林草干部法治理念;持续增强林草干部依法治林观念和服务社会水平,逐步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第三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组织保障
县里成立造林种草绿化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县林草工作的领导,形成全县动员、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强化责任机制,各乡镇和国有林场是完成“十四五”林草各项任务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造林种草绿化组织机构,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加强对林草工作的领导;强化监督考核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推进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协调配合机制:县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发挥各自优势,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
第二节 资金保障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林草投入体系,积极争取中央、省、市上级资金扶持,重点抓好各项重点工程建设。改善林草投资和经营环境,引导国企、民企、外企、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方面资金投入,广泛吸纳国内外社会各界资金注入到全县林草生产建设中,推进造林、种草、抚育、管护等任务由各类社会主体承担。进一步开展森林保险、林权抵押等林业投融资服务,进一步激发林业经济活力,促进林草业稳步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资金的管理制度,规范各项工程的资金使用,加强监督管理,推动现代林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队伍保障
全面实施科教兴林和人才强林战略,统筹推进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基层实用等各类林草人才队伍建设,满足新时代林草生态建设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加强人才队伍培训,不断加强林草相关人员素质能力建设,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力度。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着力造就一支适应现代林草事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短信、微信、网络等多种媒体,运用标语、横幅、展板、电子显示屏、宣传册、宣传车等灵活多样形式,通过现场培训、科技下乡等多种手段,加大对林草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对林业生态文明相关知识宣传工作,讲好森林故事,展现生态建设成就,树立优秀典型,营造全社会绿色生态发展氛围。
第五节 科技保障
依靠林草科技创新,全面提高林草技术水平、综合生产力和竞争力。在实施林草项目时,要依靠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辽宁省杨树研究所等林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作为技术依托,提高科技含量。重点抓好林草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加快林草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步伐。积极推广使用良种壮苗,开展容器育苗、截干套袋、地膜覆盖、蘸生根剂、良种嫁接、使用保湿剂、大坑泥浆造林等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造林种草成活成材率。
第六节 实施保障
一是整流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规划、全面实施,综合治理。二是各造林单位坚持科学组织实施,按照规划进行年度设计,根据设计进行施工,按照标准开展自查。三是成立监督验收领导小组,对造林种草过程、造林种草验收全面监督检查,对达不到国家要求标准的,不予发放各项补助。
第七节 监督保障
认真抓好新《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林草业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加强林草法治教育,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加强林草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林业执法和行政许可监督体系建设,规范林业执法和行政许可行为,加大林草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涉林涉草等违纪违法行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林。
阜蒙县林业和草原局
2021年12月23日
主办单位: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阜新县文化路东段11号 邮编:123100 Email:fmxzfbdib@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49号
辽ICP备2020013343号 网站标识码:2109210006
建议使用1440*768分辨率 IE9.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8811630 网站举报邮箱:fmxzfbd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