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2-11-08 浏览量:232 来源:阜蒙县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责任编辑:边玲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尊敬的孟彤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非遗项目传承工作、非遗进校园、举办非遗文化节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非遗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非遗的血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生命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阜蒙县非遗保护部始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全县非遗普查和非遗代表作名录申报工作,认定、公布全县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负责全县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个人)和代表性传承人培训,开展非遗项目宣传、推介工作,开展非遗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展览(演)活动,负责全县非遗档案管理、实物征集和数据库建设工作。目前,我县已有县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100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4项,省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15项,市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31项;有国家级传承人3名、省级传承人6名、市级传承人65名、县级传承人168名;有省级优秀民间艺术家1名、优秀民间艺人6名。特别是2019年10月1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非物质例》正式施行,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纳入法制化轨道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纳入法制化轨道。
二、工作措施
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为孩子们送去非遗书籍,激发孩子们勤学善思了解非遗的浓厚兴趣,唤起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的责任感与使命感。4月22日,乌力格尔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铁龙在阜蒙县沙拉蒙古族小学的“校园传承班”教授乌力格尔曲牌、词牌及说唱技巧,让蒙古勒津乌力格尔这一具有地方独特风格的说书形式在校园中传承,非遗传承的种子在学校生根发芽。8月13日,马头琴音乐项目传承人包智刚来到阜蒙县安达马头琴培训学校,手把手教授孩子们学习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的演奏方法。10月17日,蒙古勒津喜塔尔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玉宝老师在阜蒙县蒙初中为同学们讲解喜塔尔竞技规则。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开展各类非遗项目展示展演等活动,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让我县非遗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增进民生福祉。
县文旅广电局
2022年11月8日
主办单位: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阜新县文化路东段11号 邮编:123100 Email:fmxzfbdib@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49号
辽ICP备2020013343号 网站标识码:2109210006
建议使用1440*768分辨率 IE9.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8811630 网站举报邮箱:fmxzfbd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