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3-04-06 浏览量:351 来源:阜蒙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责任编辑:胡凯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推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攻坚期,阜蒙县工业发展进入一个关键发展阶段。工业是强市之基、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在推动阜蒙县产业创新转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全面落实《辽宁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阜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十三五”以来,阜蒙县工业经济围绕“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的总要求,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呈现出各项主要指标“齐增”的良好发展态势。
“十三五”期间,我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稳步推进,2019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91.5亿元,较2016年新增44.2亿元,年均增速24.6%,同比增长从2016年的-51.1%提升至2019年的13.2%。
“十三五”期间,全县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食品加工、氟化工、铸造等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65%。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2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3.4亿元,年均增长21.6%。
“十三五”期间,重点培育的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化工、能源四大优势产业的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5%以上。投资结构明显优化,实现了四大优势产业齐头并进的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一批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升、自主研发能力提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由“十二五”末期的7户增加到12户,增长了71.4%。
全县建成了2个工业园区,省级园区1个、市级园区1个。园区入驻工业企业90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户,占比40%。2019年,全县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4.6亿元,同比增长13.4%,高于全县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59.6%。
全县6户中小企业实现基础上云,阜新力达钢铁铸造有限公司完成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评估,全省首个5G+智慧矿山应用项目落户阜蒙县。2020年,力达、金凯化工、方胜饲料共3家企业申报省两化融合贯标试点。
“十三五”期间,按照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坚决取缔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铸钢、水泥企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共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户。与此同时,节能减排工作全面推进。“十三五”期间,阜新伊利乳品有限责任公司荣获“第四批”省级绿色工厂和“第五批”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针对全县重点用能企业,开展国家重大工业专项及日常节能监察10余次,进而实现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十三五”期间,积极搭建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平台,并开展针对江苏等地特色招商,打造对外合作开放新高地。阜新市博发铜业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深加工外配套工程建设项目、阜新建兴金属有限公司铁合金系列项目落地,项目总投资2亿元;积极开展与江苏对口合作工作,组织我县重点园区和部分企业赴江苏开展产业合作交流,积极推进重点企业间配套对接,共从江苏盐城、常州等地引进项目9个,完成投资9.2亿元。
全球疫情短暂冲击可能演变成为持久性冲击,疫情后需求恢复相对滞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新接续将会存在巨大摩擦成本,将对全球经济带来中长期扰动,可能使全球经济陷入中长期“L型”或者“W型”衰退;复杂多变的国际宏观局势为我国、辽宁以及阜新工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愈演愈烈的逆全球化趋势和难以预测的中美关系,给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西方发达国家愈发重视“再工业化”以及“制造业回流”,将打破原有制造业国际分工格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我国芯片、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等“卡脖子” 技术的封锁力度加大,增加了我国产业链安全潜在风险。 于此同时,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辽宁深度参与国内外产业链重构带来机遇。以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人类发展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健康、智能、品质和便利,这与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基本一致,也必将为阜蒙县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必要的科技和创新要素支撑。
“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上,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目标启程,工业化总体进入中后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重要历史性窗口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我国“十四五”期间发展的重点战略和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的战略主轴,“双循环”新格局将深挖国内要素和内需市场的潜力,促使国内优化制造业发展布局、产业链整固和消费升级,并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参与国际市场,阜蒙县作为能源大县,要主动融入“双循环”大格局,积极参与大循环体系下的产业分工,推动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市场需求潜力持续释放,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人口结构变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等将会显著改变原有的需求结构,为阜蒙县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我国加快“新基建”布局,信息技术应用重心从消费端向生产端延拓,大数据成为重要的战略性基础资源,制造业成为两化融合发展的主战场,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可控成为国家政策偏睐的重中之重,这将倒逼阜蒙县加速以智能化为引领,深耕精细化推进产业链建设。于此同时,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十四五”时期,我国各地区都在积极谋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出政策、抢人才、抓项目,加快推进制造业由规模扩张转向增强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创新及应用,试图抢占关键核心技术以及产业链的“制高点”,因此,阜蒙县必须要有危机意识和紧迫感,下决心加快全县工业发展,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奋起直追、力争赶超。
党中央高度重视东北振兴、辽宁振兴,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辽宁老工业基地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新一轮振兴发展也要靠实体经济,为辽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辽宁已经走出“十三五”最困难时期,制造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一批重大项目落实,辽宁制造业正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对外开放合作是辽宁制造业发展的“关键一招”,“一带一路”、东北亚合作区域或将成为“十四五”时期构建外循环的主战场,融合“京津冀、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主动加强对口合作将成为构建内循环的主战场,有利于辽宁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在加强区域对接合作中加速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总的来看,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战略机遇将加速辽宁向制造强省迈进,在自我革新和自我超越中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也必将推动阜蒙县制造业快速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发展转型是一个大课题,要认真研究,不能急,要一步一步来,这为阜蒙县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发37号文)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出台,为全县工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十四五”时期,阜新转型振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踏上“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振兴”的新征程,多元化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接续替代产业正由质量、数量和效益并重转型。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和开放城市,未来开辟的“三大通道”必将为全面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注入新活力。京沈客专全线开通,将加速阜新融入“京津冀”城市群、与沈阳经济区实现互动发展;打通中蒙俄物流大通道的巴新铁路“路矿一体化重组”,为阜蒙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提供便利;已经建成的内蒙扎鲁特至山东青州的特高压直流工程通道,将为阜蒙县加快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提供保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扎实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数字赋能、工业强县”为总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加快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构建结构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高效协同、产业链特色鲜明、主导产业集群集聚的现代产业体系。
1.坚持创新驱动
始终把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摆在工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补齐制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短板,加快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从发展战略高度改善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利用和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建立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推动跨领域、跨行业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努力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
2.坚持结构优化
始终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工业强县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步伐,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
3.坚持集聚集约
基于已有产业核心布局情况,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向园区集中,把分散的产业、企业整合到统一协调的布局框架中去,实现资源与产业整合,提高产业的空间集聚度,增强产业间协调配套能力,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
4.坚持融合发展
始终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作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和牵引作用,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着力发展一批智能装备和产品,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提高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智能化水平,加快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
5.坚持绿色发展
始终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工业强县的重要着力点。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强产业政策导向,积极推行绿色制造标准,强化刚性约束。加快低碳技术的升级与应用,加快传统产业节能改造,扩大节能环保产品的推广应用,推动环保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
6.坚持开放发展
始终把开放合作作为建设工业强县的重要动力。进一步拓展视野,使阜新制造有机地融入国内外产业链条,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主动开展产业全球产业布局,不断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积极探索制造业合作新模式,加快推进制造业“走出去”的步伐,鼓励引进消化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
到2025年,阜蒙县工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大幅度提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区域开放与协同发展机制更加完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融合水平显著提升,形成结构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高效协同、产业链特色鲜明、主导产业集群集聚的现代工业体系,争当资源型城市转型振兴排头兵、建设辽西北区域发展中心城。
充分利用阜蒙县铸造工艺基础,应用先进装备和工艺推动传统铸造企业改造提升,拉长产业链条,不断增强铸造作为装备制造基础工艺的支撑能力,重点发展精密铸件、机械用铸铁件等。支持高钛渣企业与科研院校联合开展半钢成分改善技术攻关,有效补充铸造原料。
紧跟高端装备制造发展趋势,夯实阜新装备制造基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等工业基础能力建设,加快首台(套)装备和“专精特新”装备创新攻关。立足县域铁选资源和铸造产业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铸铁件、铸钢件、有色金属铸件、钛合金系列产品及以铸造产品为基础的装备制造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打造东北装备制造业配套基地。引导企业聚焦附加值高的创新研发端和服务端,推动企业由“传统装备提供商”向“多元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进一步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坚持以成套化、高端化、智能化为核心,推进高附加值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研发、智能工厂建设、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改造等,加快传统制造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转型发展,着力推进生产要素、资源禀赋的流动,推动同类和关联企业集聚发展,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全力打造先进装备及配套产业基地。
以绿色农产品供给基地为依托,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同发展,着力构建布局合理、绿色高效、竞争有序、开放合作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加快肉制品、乳制品、油脂加工等系列产品生产,打造面向沈阳经济区和京津冀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供应基地。
着力构建布局合理、绿色高效、竞争有序、开放合作的农产品加工体系,以牛肉和羊肉为重点,推进具有蒙古族特色地方风味食品的开发,推进骨、血等屠宰加工副产物开发利用,提升产业附加值。积极引进和培育肉驴深加工龙头企业,推动以驴皮为原料的阿胶等高端产品开发。
大力发展高端液态奶,开发灭菌乳、巴氏杀菌乳、发酵乳等系列液态乳制品。优化乳制品产品结构,发展高端婴幼儿奶粉。严格执行婴幼儿配方乳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化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抓住国内干乳制品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引进培育有关企业,发展奶酪、乳清粉、黄油等干乳制品,鼓励开拓“互联网+”、体验消费等新型乳制品营销模式,促进品牌化经营,全面提升阜新奶业品牌影响力。
推动三沟酒业、海泉酒业做大做强,加快东北地区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建设步伐。积极开发高钙低糖豆乳粉、多维豆乳粉、添加蔬菜汁和果汁的豆乳粉等特色豆乳产品。推动树莓产业向适度小型化、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方向发展。推广食用菌栽培技术,推进新建食用菌生产加工及多糖提取、胶囊、饮料、口服液等精深加工项目,优化番茄品种结构。
创新花生食品加工工艺,发展烘焙花生(烤果、烤仁)、糖衣花生、香辣花生、水煮花生等花生休闲食品,开发以花生为原料生产的植物蛋白饮料、低脂肪花生粉、花生酱、花生豆腐等系列产品,丰富花生食品种类。
充分发挥阜新氟化工产业的比较优势,从实际出发,调整产品结构,重点推动氟化工向精细化、高纯化发展,改造和提升生产工艺,扩大高品级种类并实现规模化生产,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化工医药创新基地。
含氟精细化学品。重点发展氯氟甲基吡啶、氯氨基吡啶、氯硝基吡啶等含氟杂环类中间体等高品质含氟精细化学品。
含氟医药农药。瞄准含氟农药、含氟医药产品的市场发展前景,鼓励企业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发展氟尿嘧啶、含氟核苷类抗肿瘤药物,他唑巴坦系列产品,含氟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氟磺胺草醚除草剂等含氟医药、含氟农药产业。
高纯氟化盐产品。利用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共同打造的氟化工研发检测平台,推进氟化工先进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和储备能力。为氟化工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
含氟聚合物产品。重点发展高品质氟树脂、氟聚合物单体、含氟涂料、功能膜用树脂及膜产品等含氟及氟硅新材料产品。
立足县域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对开发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实现新能源产业与环境、土地协调发展。依托阜新至内蒙扎鲁特至青州输变电工程这条“电力”大通道,建设大型风电基地。依托远景集团智能风机制造基地项目,引进风机叶片、齿轮箱、机舱罩等风机制造配套产业项目,打造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充分利用国家省市扶持政策,吸引重大新能源项目入驻,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
风电方面着重推进阜蒙县远景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区项目,同时发挥远景集团在新能源行业的龙头作用,引进风机制造配套相关项目,建成一条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增加园区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光伏发电方面充分利用阜新地区地理气候条件和太阳能资源优势。在现有基础上,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产业。
以阜新蒙药材种植为基础,建设蒙药加工产业区,同时瞄准国内大型中药生产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一批重大创新产业化项目。以佛寺镇为核心,打造天然优质的玉簪花种植基地,培育玉簪花产地精深加工企业,开发玉簪花茶饮、含片、护肤霜等食药化妆产品,提高玉簪花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依据市场需求导向,重点发展功能性健康产品,促进食品加工业向绿色健康食品转变,加大对功能性健康产品的研发力度,推进三沟酒业的药酒项目加快实施。依托我县现有资源加大招商力度,引进金银花、蒲公英、桔梗、板蓝根、紫苏等药食同源品种的深加工项目。
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支持数字工厂、数字家庭、数字化医疗等新产品新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基础软件、智能硬件,支持开展智能建模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关键技术攻关,大力发展高端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医疗、家政服务等领域的应用。
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业,支持发展基于IPv6、5G商用的信息网络设备和信息终端产品及系统应用。突出产业数字化,增值传统产业价值链。坚持以“大数据”思维及技术创新,为我县现有的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精细化工、新材料等产业赋智、赋能。
推动各类传统企业由营销“触网”,向采购、销售、生产、管理等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用云”升级,重塑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以“数据加工”实现“产业拓展”和“产业增值”,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
推进5G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将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转变,推动5G应用在氟化工园区智慧监测平台率先实现突破,基本实现重点产业园区5G全覆盖,充分发挥我县首个5G应用《辽宁排山楼金矿5G+井下矿业智能开采项目》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我县工业企业迈向智能化。
四、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
(一)着力推动制度创新,打造全新工业发展生态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际情况,加大力度推动制度创新,切实转变观念,不断推动地方政府制度创新、企业制度创新和市场制度创新。
1.推动政府制度创新
加强对东北振兴、新发展理念等重大政策研究,摸清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统筹工业发展各相关要素,打破制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围绕产业发展创新平台(产学研联盟市场化)、产业链提升、企业融通、生产要素降低等领域,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生态。转变政府职能,切实由重审批向重监管的转变,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强化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推行承诺制审批。营造法治化的营商新环境,为壮大和发展民营企业保驾护航,加强政务诚信制度体系建设,注重地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信用生态。
2.推动市场制度创新
一是加快培育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鼓励吸收外地人才和留住本地人才,同时为大学生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便利条件。与此同时,加大力度缓解结构性失业。有针对性地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服务,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二是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金融机构进入阜新地区,降低进入的门槛和成本,积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创新金融产品,引入竞争机制;鼓励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形式,有效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三是发展技术市场。更好发挥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需有效提升技术交易的市场化水平。要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发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加大对市场型和生产型科研成果的研发力度,同时鼓励并扶持技术中介机构的建立与发展,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该领域。
3.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推进开发区改革先行先试,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探索运营管理模式,增强开发区功能优势;赋予开发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推广完善“开发区+园区”建设、“管委会+平台公司”管理的运营机制,推动管委会瘦身强体。
1.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各工业园区要用长远发展的眼光适度超前抓好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适当超前规划建设道路、供排水管网、消防、园区生态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园区内企业的生产生活条件。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园区主干道及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加大对工业园区的财政支持,投入适当的启动资金,对重点园区的相关配套设施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并积极向国家、省、市争取各项贴息贷款和扶持资金,并将资金全部用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2.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抓对方式方法。积极复制沈抚创新改革示范区经验,支持鼓励工业园区成立招商公司或招商平台,全力推行公司化招商、委托招商、以企招商、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飞地招商、对口合作招商等多种形式招商活动。
五、保障措施
“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各项工作落实,认真履行组织、协调等职能,持续推进增强工作效能,推进“十四五”期间各项工作稳步运行,要凝聚全县各族人民智慧,确保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
围绕我县“十四五”工业重点发展领域,积极争取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突破辽西北等各项优惠政策和资金。结合产业发展,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争取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氟化等传统产业升级方面政策,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产业集群研发、检测和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支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
根据项目建设需要,配套推进供水管网、燃气系统、污水处理厂等配套建设,保障项目用能、用水的稳定、高效、节能。大力推动集中热源、管网建设,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着力完善工业园区重点片区及周边道路建设,提供良好交通运输条件,为企业入驻提供便利条件。优先保障高评价企业水、电、气等要素供给,倒逼企业提升自身发展动力。
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财政的支持。采取补贴、奖励、股权转让等政策,撬动市场和社会资本资金投资。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拓展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组织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急需的科研人员、技术技能人才与复合型人才,不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主办单位: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阜新县文化路东段11号 邮编:123100 Email:fmxzfbdib@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49号
辽ICP备2020013343号 网站标识码:2109210006
建议使用1440*768分辨率 IE9.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8811630 网站举报邮箱:fmxzfbd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