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04-22 浏览量:426 来源:阜新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边玲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综合实践课程指导纲要》、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辽宁省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基础教育强县(市、区)建设工作意见》、《辽宁省中小学生教育辅助机构建设标准(试行)》的精神,完成好省、市、县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的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任务,结合我县中小学生实际,特制定《阜新蒙古族自治县2024年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及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综合实践课程指导纲要》、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辽宁省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基础教育强县(市、区)建设工作意见》、《辽宁省中小学生教育辅助机构建设标准(试行)》的精神为指导,以全面关注学生发展过程为根本,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崇尚诚实、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科学用科学等能力,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劳动的自觉性、实践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全面推进我县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活动目标
劳动教育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密切关注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尊重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不良习气的影响;主动积极的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2.逐步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3.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的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4.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让学生从小产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5.寓德育教育于各项劳动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使德育教育内容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三、活动原则
1.亲历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利用各种物质条件、精神条件,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现实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亲自接触和感知各种人和事,使他们通过亲身劳动、实际操作与活动来改变学习方式,获得探究问题、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自主性原则。教师不仅要发挥自身主观性,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观察、感知、判断、分析、评价、体验乃至创造,使其享受劳动的快乐、探究的乐趣、活动的愉悦、服务的充实,学会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增强服务意识,形成对社会的使命感和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3.协同性原则。本课程实施中的“教”方虽以基地教师为主,但由于其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既要求同各学校教师共同协作,又要求与社会各方人员(如家长、社会有关机构的工作人员等)达成共识、融洽合作,形成合力。
4.整体性原则。注重帮助学生养成劳动习惯,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活动地点与时间
(1)时间:从2024年5月上旬开始,到10月中下旬结束。各学校具体时间见附表。
(2)地点: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及社会综合实践基地。
(3)活动对象:全县初中七、八年级,小学五、六年级学生。
2.活动组织与管理
中小学生到社会活动基地参加实践活动,县教育局进行宏观管理,教师进修学校和参与活动的学校共同组织与具体管理,主要是参与活动的学校自主管理。每期参与活动的人员400人次左右。
五、课程设置原则与实施
(一)课程设置原则
1.活动内容的建立与开发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综合实践课程指导纲要》、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辽宁省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基础教育强县(市、区)建设工作意见》、《辽宁省中小学生教育辅助机构建设标准(试行)》的精神为指导,坚持政策标准,严格审定程序,紧紧把握活动的内涵、容量、空间、价值,实现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科普教育、安全与健康教育、素质拓展领域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2.课程的内容围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形成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和社会、学生自我发展三条线而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世界观,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剖析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3.课程建设体现主题化、程序化和系列化思想,整体规划教育资源。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活动项目既要富有趣味性,密切联系学生生活,重视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又能增强体质和身心健康,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
4.以人为本,注重德育。基地将道德教育渗透于整个活动项目当中,给学生提供一个个鲜活的教育场景,让学生通过自主体验,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激励的机会。
5.关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将研究性学习方法贯穿于各项活动过程中,进而迁移到今后的学科学习当中,努力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注重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
(二)活动内容的实施
根据新课程改革和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及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需要,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基地坚持国防科技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通过红色劳动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科技兴趣,强化国防教育观念和责任感。注重培养学生劳动观、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制定2024年实践活动的课程。主要有以下13个内容:
1.内务整理、消防疏散演练及参观国防教育展馆
2.国防教育——野外精英阻击战
3.拓展训练——空中滑索
4.热爱航天——水火箭制作
5.陆地冰壶
6.古法石磨豆腐
7.永不消失的电波——神秘发报机
8.魅力衍纸
9.才艺展示
10.技能展示
11.帮厨小能手
12.走进动植物王国
13.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精神——观看爱国教育影片
六、活动评价
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主要提倡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1.突出整体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综合,使他们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贯彻到活动进行中去。要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进行实践教学。
2.强调多元化。评价时要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评价者要尽量使用家长、学生及一般人能理解的语言描述学生的表现,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3.注重过程性。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要从学生获得了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其体验成功的情境。
4.评价标准。应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实践能力,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5.评价原则。(1)正面评价(2)重视过程(3)重视应用(4)重视体验
6.评价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对过程材料的收集
(2)注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
(3)注意评价的激励功能
7.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
(1)对于每期来实践基地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在离开实践基地前,要以班级为单位推荐实践活动优秀学生。参加活动的各校带队领导、教师、基地指导老师要共同把好关。被评选上的实践活动优秀学生,实践基地将记录在册,并作为当年该项活动年终表奖的依据。
(2)对于每期来实践基地参加实践活动带班的班主任,在离开实践基地前,要以学校为单位推荐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参与活动的各校带队领导、实践基地的负责同志要共同把好关(学生完成实践活动作业情况也将列入对班主任评价内容)。被评选上的实践活动优秀教师,实践基地将记录在册,并作为县教育局当年对该项活动年终表奖依据。
(3)对参与实践活动的学校按《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考评细则》的标准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县教育局对各学校目标考核中。
七、有关要求及说明
1.加强领导。在活动期间,要有一名校级领导带队;要安排一名中层领导具体负责;参加班级活动的班主任必须跟班。同时还要求参加活动的所有领导和老师自觉维持活动期间秩序,确保实践活动的安全和活动任务的顺利完成。
2.明确责任。为确保各校师生的食品卫生和饮食安全,要求参加实践活动的师生严禁携带各种饮料及食品。活动期间,入营学生禁止走亲访友,并谢绝学生的任何亲人到基地与学生会面。实践基地要安排好他们的生活,确保师生活动期间的安全。
3.各学校按照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物价部门文件规定,收取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本费,每生每期200元。入营前三天交至教师进修学校财务室。
4.参加实践活动的各学校领队、教师、学生名单(男女生分开)提前三天用微信报送至实践基地霍岩老师,以便提前安排食宿和接送车辆。
5.学生参加活动时可以携带小型乐器及体育活动器材,自备洗漱用品和换洗衣物、简易雨具、纸笔等。
社会实践基地活动联络人:霍岩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教育局
2024年4月22日
主办单位: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阜新县文化路东段11号 邮编:123100 Email:fmxzfbdib@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49号
辽ICP备2020013343号 网站标识码:2109210006
建议使用1440*768分辨率 IE9.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8811630 网站举报邮箱:fmxzfbd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