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协第十五届一次会议《关于成立乌力格尔传习基地的建议》(第22号)的答复函

日期: 2022-12-01 浏览量:294 来源:阜蒙县文旅广电局 责任编辑:胡凯 文字大小:

韩春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成立乌力格尔传习基地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总体情况:

蒙古族乌力格尔即“胡尔沁说书”,是在“胡尔”伴奏下说唱故事,以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为内容,以胡尔沁(艺人)为载体,以吟诵、说唱、拉击、表演为表现手段的蒙古族曲艺形式。乌力格尔产生于十二世纪至十三世纪的成吉思汗时代 ,十七世纪,蒙古勒津部从河套地区东迁到今阜新地区驻牧,与原居于此或相继移居该地的其他部族和兄弟民族一道,在接受农耕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独具一格的蒙古勒津民间文化,乌力格尔就是其中之一。这一时期,很多汉文古典长篇小说被译成蒙古文小说,尤其是恩可特古斯创作的长篇古典章回体小说《唐书五传》的问世,极大地丰富了艺人的说唱书目,从而在蒙古勒津历史上出现了许多像旦森尼玛这样著名的乌力格尔艺人,推动了乌力格尔艺术的发展繁荣。乌力格尔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人们通过多年的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技能,极大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鼓舞和激励了人们的斗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文化的繁荣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乌力格尔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更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2006年《乌力格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2月杨铁龙、韩英福被评为《乌力格尔》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二、工作措施

一是设立4处《乌力格尔》传习基地。因无固定大型的非遗传习、展示场所,两位传承人腾出自家房屋设立《乌力格尔》传习基地,定期开展乌力格尔培训班,传承、传播乌力格尔这一民族传统文化,随时欢迎喜欢乌力格尔的人们来家里探讨乌力格尔相关知识,并利用网络媒体播放乌力格尔选段或直播乌力格尔学唱技巧,让乌力格尔爱好者足不出户学习到传统知识。另为传承弘扬我县优秀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在沙拉蒙古族学校、县蒙古族实验小学设立《乌力格尔》培训基地,并开设特色培训课程。

二是经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协调杨铁龙、韩英福已经转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正式职工,生活上有了保障,使两位传承人可以全身心投入到乌力格尔的传承工作中。这一保护濒危项目传承人的做法得到国家和省厅的认可,并作为保护濒危非遗项目传承人典范加以宣传。

三是对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每年拨给每位传承人2万元传承经费,用于开展非遗项目的传承工作。杨铁龙、韩英福两位传承人充分发挥传承带头作用,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组织开展乌力格尔的传承、传播、学习活动,帮助困难学员解决基本食宿问题,争取让每位爱好乌力格尔的学员都有学习的机会。

                            


阜蒙县文旅广电局

                            2022年12月1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