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年——2025年)

日期: 2023-10-25 浏览量:286 来源:阜新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边玲 文字大小:

为适应特殊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全面落实《辽宁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和《阜蒙县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文件精神,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特殊教育规律,以适宜融合为目标,按照拓展学段服务、推进融合教育、提升专业支撑能力的基本思路,全面提升我校办学质量,推动我县特殊教育事业健康、规范、可持续性发展,促进特殊儿童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切实增强残疾儿童家庭福祉,努力使残疾儿童成长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人。

二、目标任务

力争用三年时间,全面构建、完善我校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包括学前在内的“全纳式”特殊教育机制;深化特殊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推进普特融合、医教结合、信息技术与特教融合教育,发挥资源中心的专业引领作用;全面落实“一生一案”,做好科学安置;转变家教观念,形成教育合力。到2025年,争取形成以高质量的融合教育为导向的特教管理机制,形成较为专业的高素质特教师资队伍,基本形成家校同步教育机制,家庭、社会对特殊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构建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社会满意的特殊教育体系。

三、具体工作

牢固树立“质量兴教”“提质强校”意识,坚持从政治上看特教、从地域实际上抓特教、从规律上办特教,以学校内涵发展为中心,以质量提升为重点,以多彩的校园活动为抓手,全面促进各项常规工作规范开展,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完善制度建设,夯实管理之基。

1、严格规范学校管理,依据《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学校行政事务、教育教学、师生管理、后勤保障等各项规章制度,把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在管理中,推进管理过程的精准化与精细化,确保家校工作同步有序、高效运转。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力争以特色亮校、依法办校,在民主管理、社会参与中办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

2、确保教学设施利用。制定各功能室使用制度、个训及走班活动日程表,提高功能室利用率。加强教师教学设施设备应用培训, 注重专业引领,开足开齐国家特教课标七门课程,最大化发挥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加强互联网建设,在资源共享中实现特教横向学习和特教的智慧课堂。

3、健全控辍保学机制。学校成立控辍保学领导小组,加强特教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深入县域乡镇,在“摸清底数”“明确去向”中实现“全纳式”入学。对于不方便来校就读的学生,学校采取“送教上门”的安置形式,在“一生一案”中实现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学校汲取社会力量助力特教发展,以爱心温暖增强残疾儿童家庭福祉,确保每名特殊儿童都能够“进的来、留得住、学得好”。

4、构建学前教育机制,抓住提升质量的关键期。研究证明,0—6岁是特殊儿童教育康复的关键期,也是后续康复教育的基础学段,因此学校力争拓展办学规模,将学前学段纳入教育体系之中,做到早发现、早入学、早干预,切实把握住提升特殊儿童教育教学质量的“黄金期”。

(二)创新德育方式,注重能力培养。

1、强化德育工作。参照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培养特殊儿童良好的品行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养成教育为重点,坚持家校同步教育,针对不同学情,制定不同德育内容与目标,切实抓好学生的习惯养成、孝德感恩、遵纪守法教育。注重学生及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完善家长学校制度,定期进行家长培训,努力实现特殊儿童德育家校同步教育。

2、丰富班会内容。利用每周一的班会时间,拓展德育内容及活动形式,突出生活中的感恩教育,由“学会”向“会用”转变。

3、抓好艺体教育、劳动教育。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开满畅游与律动、运动与保健、劳动技能课程的同时,尝试构建课程与艺术展演、校园文化、兴趣小组为一体的工作新机制,每天坚持半小时的体活时间、每周一次体育与休闲活动、每学期一次大型娱乐游戏活动,确保阳光体育运动、劳动技能培养活动覆盖特教校园。

(三)立足教学实践,深化教学改革。

1、转变角色,在突出、突破中提升教学质量。

(1)转变管理角色。校领导参与教研、指导教学,积极营造“学校发展,教学先行”的良好氛围,确保人、财、物配置上的优先保障,强化以校长为首的教学管理主体责任、以领域教学为主体的学科教学管理责任、以生活教师和班主任为主体的养成教育管理责任,让责任、实绩与岗位考评直接挂钩。

(2)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师角色定位,由原有的“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尝试特殊儿童的探究式学习,构建新型的民主课堂,在自主学习中努力实现特教的高效课堂。

2、提升教科研水平。构建专业青年教师科研团队,发挥其专业引领作用,切实提升学校教科研水平;拓宽教研提升渠道,在发挥骨干教师辐射、分享老教师经验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走出去、请进来”开阔视野中寻找差距,在“岗位练兵”中历练自我提升,促进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四)推进融合教育,发挥资源中心的专业引领作用。

积极构建县域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发挥其专业引领作用,

推进我县普特融合教育,以特殊学校外派师资等方式为普教提供专业支持与引领;继续全面落实“医教结合”项目,确保特教康教结合的实效性;继续开展信息技术与特教课程整合的教学策略,最大化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提升教学质量。

(五)全面落实“一生一案”,做好科学安置。

完善县域残疾学生入学联动机制,规范由教育、残联、卫生健康、民政等部门组成的教育专家团队,做到客观评估实际学情,全面深入落实“一生一案”和“送教上门”服务,确保“全纳式”安置,落实康教结合,真正提升特殊儿童的康教质量。

(六)强化家长培训,形成教育合力。

通过建立家长学校、家长信息平台、开展“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了解新时代的特殊教育,通过强化家长培训,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升家长教育能力,真正形成家校同步,落实教育实效。

四、实施步骤

此计划以三年为周期,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调研、讨论和制定实施方案(2023年4月)

学校以调研、讨论、学情分析等形式,从领导层的管理能力、学校目标管理、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专业引领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23年5月—2025年8月)

学校以学期、学年度为时间单位,切实抓好各项工作,努力做到目标明确、措施有效、重点突出、督促及时到位。

(三)第二阶段:阶段总结与评估(2025年8月—2025年12月)

   以学期为时间单位,学校总结、剖析,及时调整措施,解决实际问题,做好统计归档工作,逐步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提升办学质量。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成立以学校校长为组长、教学副校长及教研主任为副组长、各部室成员、领域教学教师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学习、解读文件精神,制定学校方案,落实科室、个人具体工作分工,做到分工合作,责任到人。

(二)建立专业支撑。

学校建立以教研甄主任为组长的专业教研团队,围绕学校教学实践中的疑难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对学校教研工作提出目标与方向,推动队伍专业化成长。

(三)做好保障支持。

学校在人、财、物上提供优先保障支持,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全力推动此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